(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二是通達脾胃。脾主運化水濕,有兩個運行通道,1將水液向上輸送到肺臟,即“上歸於肺”的能力;2肺氣肅降水液時,經過脾胃之地,脾胃將水液順利地轉輸到腎與膀胱,即所謂“通調水道”的能力。若脾胃轉輸能力受限,則會出現水濕停留。其中脾胃虛寒,土不能制水,水妄行肌表,就會出現身重浮腫,脾胃寒則中寒不能化水,水停腸胃,就會出現懶食不渴,二便不實。在治療上除了化濕、化痰之外,利水導濕也是壹種很重要的方法。如《刪補名醫方論》對實脾飲的分析中說:“用姜、附、草果以溫脾胃之寒,更佐大腹、茯苓、厚樸、木香、木瓜者,以導水利氣,蓋氣者水之母也,土者水之防也,氣行則水行,土實則水治,故名曰實脾也。”脾與水濕關系密切,健脾運濕主要有兩种方法:1燥濕、化濕,就是將濕邪就地處理解決。2利濕,利水就是將濕邪向下排至腎與膀胱,這種療法屬於“引水下行”的範圍。至於大腹有水之使用舟車丸等,更是直接利水之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