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4月26日讯(记者 郭辉)青云科技昨日晚间发布的2023年一季报显示,期内营收实现6849万元,同比下降13.99%;归母净利润亏损4621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2022年度,青云科技对相关业务进行了战略调整,宣布将着力增加毛利更高的纯软件产品的业务规模,发展公司核心优势产品,聚焦于有稳定数字化需求的价值企业客户。
(资料图片)
目前来看,青云科技2022年度及2023年Q1毛利率水平按照预期确有改善,各期内亏损有所缩窄。
2023年一季度其毛利率为16.81%,同比提升6.79个百分点。昨日同步公告的2022年度财报显示,去年毛利实现3658.62万元,同比增长101.70%;综合毛利率为12.00%,同比提高7.72个百分点。
不过在新的战略下,青云科技各云产品线增长分化较为显著,并且整体及部分业务营收规模存在缩减。
其中,QingCloud云平台作为高毛利的标准化软件产品,2022年度营收实现3587万元,同比增长17.43%;超融合系统尽管业务体谅较大,但毛利率相对较低,去年营业收入6897.20万元,较2021年度的1.73亿元下降60.09%;此外,分布式存储业务减少43.04%。
作为战略的一部分,青云科技云服务业务更加聚焦有稳定数字化需求的价值企业客户,不片面追求收入规模和客户数量,而是减少短期业务需求带来的收入波动和不确定性;同时力行降本增效,裁减不具备竞争力的产品和模块。
2022年其云服务成本降低13.16%,云服务业务毛利减亏1388.05万元,但营收规模降低7.15%。2022年青云科技总营收实现3.05亿元,同比下降28.04%。
在传统企业上云和混合云快速发展趋势下,青云科技近年业务以“公私统一”架构实现公有云、私有云的一致化交付与管理,并且在混合云领域建立起一定独特优势。
目前市场对公有云的关注度较高,青云科技在相关领域有所布局,但业务规模较小。按照公司对其定位,公有云业务将作为青云混合云战略的一部分,形成具有高度一致体验的混合云解决方案进行交付。
青云科技此前退出了公有云市场的激烈竞争。公司在最新财报中直言:行业头部厂商依靠全面的产品布局、雄厚的资金实力和规模效应带来的低成本着力进行市场扩张,已取得市场优势地位,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
就在《科创板日报》记者发稿当日,阿里云宣布了史上最大规模降价,核心产品价格全线下调15%至50%,存储产品最高降幅达50%。有分析指出,此轮降价之后,其他主流云厂商或会陆续跟进。
IDC数据显示,2022上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整体规模达到165.8亿美元。在阿里、华为、腾讯、亚马逊中国等巨头角逐公有云的庞大市场之余,私有云、混合云的增量前景亦不容忽视。
Gartner在《中国混合云运营的三个重要经验》报告中指出,中国的混合云采用率在2021年已达42%;预计到2024年,其渗透率将达到70%,将高于50%的全球平均水平。据了解,金融、交通物流等行业传统企业对稳定性及信息安全性的要求更高,公有云无法单独完全满足其上云需求,私有云、混合云架构将成为主流。
西南证券研报观点认为,全球及国内私有云、公有云及混合云市场规模均保持高速增长,随着“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国家大力支持云计算的发展,云计算市场空间广阔。近年来互联网、交通、物流、金融、电信、政府等领域数据量激增,各行业开始采用云计算替代传统IT架构,云计算需求持续增加。
青云科技此前宣布筹划的定增项目已进行到第二轮问询阶段。据了解,该项目募集资金约3.97亿元,主要用于“信创金融行业云建设项目”和“超级智算平台建设项目”。项目的实施一方面将根据金融行业客户需求完善产品功能,另一方面也将公司的云管理能力从通用算力延伸至超算、智算等先进算力管理领域。
金融行业是青云科技长期深耕的优势领域,也是其过去最大的单一行业收入来源。据了解,青云目前是300多家金融机构推进数字化战略的技术合作伙伴,包括2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9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00多家城镇商业银行、60多家证券机构,以及行业前五的保险机构。公司方面称,金融行业客户在严格的监管规定和旺盛的业务需求下对混合云解决方案具有迫切诉求。
Copyright 2015-2022 太平洋知识产权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95号-17 联系邮箱:93 96 74 66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