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让博物馆成为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王桂娟 为有效促进博物馆资源与中小学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即日起,天龙山石窟博物馆邀请全市各中、小学馆校共建,共同讲好太原故事,弘扬传统文化。(《太原晚报》4月15日)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所学校。社会教育是博物馆最重要的几大功能之一。近年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备受重视,山西省教育厅和山西省文物局之前出台了《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促进博物馆资源与中小学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
为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中小学教育体系,提升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效果,我市多家博物馆作了有益尝试。太原市博物馆积极建立馆校合作,推出“小小讲解员”“暑期研学课堂”等活动;晋商博物院开设“非遗小课堂”,让孩子们在研究性学习中体验乐趣、增长知识;天龙山石窟博物馆邀请全市各中、小学馆校共建……让博物馆更好地成为孩子们的“第二课堂”,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首先,博物馆要下大力气提升孩子们的获得感。博物馆的课程和实践活动要不断创新,更加多样化,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在内容上要加强趣味性和知识性的融合与创新,在形式上也要不断寻求突破。其次,要加强馆校共建,让更多孩子走进博物馆。随着“双减”的落地实施,孩子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身于素质教育。加强馆校共建,打通博物馆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的资源共建共享路径,让越来越多的孩子走进博物馆,让博物馆的教育力量充分释放。再次,家长要更加重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博物馆是最低成本的家庭教育。孩子参加学校活动走进博物馆次数是有限的,家长却能利用节假日随时带孩子走进博物馆,多为孩子提供亲近文化和艺术的机会,利用这个免费课堂提升孩子的眼界和能力。
期待博物馆推出更优质的课程,更多学校能加入馆校共建,更多家长能和孩子一起去博物馆,让“第二课堂”的育人成效更显著,让更多孩子走进博物馆,走近文物、走近历史,学有所获。
Copyright 2015-2022 太平洋知识产权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95号-17 联系邮箱:93 96 74 66 9@qq.com